近年來,國內砂石市場價格持續高漲,直接影響到工程建設,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“一砂難求”的情況。
砂石,作為瀝青混合料、水泥混凝土、水泥穩定碎礫石、二灰穩定碎礫石等材料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基礎設施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,且耗量巨大!
中國砂石協會會長胡幼奕介紹了2017年-2019年砂石價格的上漲的市場情況: 2019年全國大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砂石骨料供給相繼告急,“一砂難求”成為常態;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不少工程項目進度后延,砂石價格才有所回落。

但時間不長,今年3月份至5月份,區域砂石價格又出現了波動。據水泥網《行情通》統計,長江下游砂石骨料消費地砂石價格在兩個月內最多上漲超20%,部分規格上漲接近30%。 胡幼奕分析,造成砂石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: 從需求側來看,國家正在調整產業結構,向高質量方向發展,同時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,砂石需求量大;從供給側來看,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,淘汰落后的不環保的砂石產能,供給大幅減少。 長期以來,多數地區政府管理部門對于砂石產業的政策、規范、管理措施等相對缺乏,對于砂石產業的重要性、屬地性認識不足,簡單地認為開石礦就是破壞環境,只關舊礦,不批新礦,導致原來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的砂石產能大幅降低。
落后的砂石產能淘汰了,不環保的企業關閉了,但建設現代化的砂石企業需要1年至2年的時間,出現了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的空檔期,導致供應缺口較大。

目前,國家主要通過提升機制砂石的使用率以替代市場對天然砂石的需求。據調查,工程中機制砂石的使用率已占建設用砂石的70%左右。 但制備機制砂石同樣需要開山,另外砂石破碎過程中會消耗能源并且產生數量巨大的洗砂泥,這些洗砂泥同樣成為不易處理的固廢。 那是否存在一種既能夠解決砂石短缺問題又環保廉價的技術呢?
答案是肯定的!鄭賽土壤成巖技術、新型石子技術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。讓固廢有效利用,讓砂石不再短缺!

鄭賽土壤成巖技術、新型石子技術是以改變土壤性質為契機,利用土壤成巖外加劑將土的“親水性”變為“厭水性”,從而讓土不怕水,在少量水泥的綜合作用下,經壓實和離心造粒成為密實的板體和球體。 該板體“雨天不泥濘,晴天不起塵”,水穩定性和抗滲性極佳,完全可以實現替代水泥穩定碎石和二灰穩定碎片層!該技術繼而推廣應用于大宗固廢資源化利用中,也將取得極佳的效果! 應用鄭賽土壤成巖技術,將淤泥、土壤脫水硬化處理后,10小時強度可以達到10-30MPA,且具備良好的抗滲性,降低了洪水對土壤的滲透液化和沖蝕,利用鄭賽土壤成巖技術進行邊坡、坑洞、路基穩固治理,裸露礦山修復 ,公路、河道邊坡綠化 ,固廢覆綠處理,減少自然次生災害的發生。




應用鄭賽新型石子技術將200-400目的尾礦粉聚合成的高強度球形骨料。配置混凝土應用,強度可以達到40-60MPA,能用作非重要承重結構,也能用作海綿城市的透水路面的骨料,還能用作各種狹小空間的流態充填等。利用鄭賽新型石子技術將堆積如山的尾礦粉處理掉,解決尾礦環境污染問題。



鄭賽土壤成巖技術、新型石子技術以“就地土”、“當地的固廢材料”為主要材料,經技術處理后就能作為路基、道路基層、建材等,因而能夠實現:▼就地利用淤泥,解決淤泥運輸、堆存、填埋等一系列難題;▼有利于“碳中和”、“碳達峰”、“綠水青山”目標的早日實現。